第(2/3)页 谢昭早些年走南闯北,曾经去过航运最发达的沿江县城。 在国营饭店请人吃饭时,后厨居然直接收了一条三十多斤的大青鱼! 这可是长江里的鱼,味儿鲜肉嫩,打一顿火锅,或者是直接红烧,简直赛猪肉! 湖东县也一样。 拿了饭票,兜里有钱,啥都能吃着。 这鱼,冬天里稀缺的玩意儿,国营饭店指定能收。 十二点半。 谢昭笑眯眯地递了支烟给后厨的帮工。 “就抓了点鱼,新鲜着呢,您瞧瞧,我这第一时间就来咱国营饭店里瞧瞧,看看各位要不要,一口气收了价格给您便宜些,也省得我到处跑不是?” 帮工是个五十多岁的大爷。 抽着烟,一口黄牙,神色有些散漫,显然也是有着裙带关系的,塞进来谋个清闲,里里外外都能说上话。 谢昭找他也不是靠运气。 他早些年跟着陈东海来吃过饭,见过这个帮工。 那会儿他在训斥掌勺的大厨,显然有人撑腰。 黄帮工点烟,抽了一口,又朝着谢昭的桶里瞧了一眼,这才懒洋洋道:“冬天缺这玩意儿,卖的人也少,饭店后厨收这玩意儿的价格是一块六一斤,一口价,不能加。” “不过,你这鱼小了点,也不知道能不能成。” 都是人精,谢昭哪儿不懂得这里头尺度拿捏? 他当下笑着弯下腰,顺手在桶里一抓,一条最大的约莫两斤重的鲫鱼就被放到了一旁的空盆里。 “鱼大鱼小的,不就是图个新鲜?” 谢昭道,“这条鱼大爷您拿回去吃,全当咱俩投缘!” 黄帮工立刻哈哈笑了开。 啧! 是个懂事儿的! “成!那这些鱼我就喊人过来称,以后你要是有鱼也都送过来!我都给你收了!” 和会做事儿的人打交道,就是舒坦! 黄帮工又抽了两口烟,扭头吆喝了一声,没一会儿就来了一个戴着黑色老式毛线帽,蓝色棉袄涤纶裤的年轻小伙,叫李成明。 他拎着一杆秤,拿了个网兜子,手脚麻溜的开始称鱼。 “叔!一共二十三斤四两,三十七块四毛四分!” 他算账的时候,不过是沉思了一会儿,很快就得出了答案。 谢昭有些惊奇的看着他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