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于是,他们和谢昭达成了新的合作方式。 由齐根寿和张水仙提供缝纫机和场地,让谢昭的包挂在锦绣裁缝铺子下出售,他们会帮着制作包并且无条件传授制衣技能。 因此,谢昭每一只包售出,他们都要拿二元钱的提成。 协议签订,合同正式生效。 这两天,运送螺蛳的事儿就交给了大哥谢诚和三瘤子。 而谢友振则是忙活自家那一亩三分地。 至于田秀芬,照顾林暮雨和俩娃的同时,她还抽空出来用碎布头刷浆,制作打底的内衬。 家里头所有人都忙得像陀螺。 而成果就是,放在锦绣裁缝铺柜台里头的整整十个挎包。 除了卖给叶太太的那一种,其余三种款式全都是崭新的,整整齐齐摆放在最里头的木架子上,昏暗的光线落下,显得漂亮又贵气。 “真漂亮!” 张巧儿手里拿着针线,正在给每一只包包缝制特殊身份牌。 她咂咂嘴,又低头看了一眼自己手下的号码。 是一个小小的“8”。 张巧儿抬头看向谢昭,有些疑惑,“这有啥用吗?要是不缝这身份牌,咱们能省下不少功夫呢!” 谢昭正在检查每一只包的质量。 他笑了笑,道:“有大用处,往后你就知道了。” 谢昭准备用特供款打开上流社会的市场。 因此,特供款每一只都有自己的标号。 它的产量控制在三十只左右,因此这些包的标号从一到三十,都有自己的身份专属牌。 换句话说,越早买到,那么包包的标号就越靠前。 对于上流社会的人而言,这数字已经不仅仅代表着包了。 那是身份的象征。 是女人的荣誉! 而当锦绣包的名声打出去后,再慢慢市场下沉,那才是真正挣大钱的时候。 门外响起敲门声。 是谢诚。 “二弟?妈让我送内衬过来。” 谢诚沉声道。 谢昭起身,打开门,一眼就瞧见了外头驴车上压得满满当当的内衬布。 “明天开始就要忙起来了,咱们今天回去得请人才行,不然靠妈一个人,太累了。” 谢昭将内衬布从车上搬下来。 张巧儿赶紧过来帮忙。 她看了一眼谢诚,喊道:“谢大哥,要喝水吗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