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董琛被他逗得挠了挠头,有些不好意思,又笑了一下,局促道:“我这不是怕给你丢面儿么?” “这是从你铺子里买的一套衣裳,鞋子是我自己买的,怎么?不好看吗?是不是瞧着古怪?” 谢昭摇头。 “很好看,这一身穿出去,配上你大文豪的身份,绝对一流!” 董琛闹了个大脸红。 “哎呀!你可别笑话我了!” 他说着,看了一眼时间。 “文学会九点开始,咱们得赶紧走了,你要不要准备一下?” 准备? 谢昭失笑。 他摇头,耸耸肩,顺手就拎了一个斜挎包背着。 “走吧,路上买个烧饼吃就行。” 他说完,又仰头喊了林暮雨一声,和她打完招呼后,这才和董琛直奔文学会。 ………… 江城文学会。 早些年成立的时候,只有寥寥几人,后来随着社会变迁,再加上这几年文字传播广泛且影响扩大以后,这文学有才情的作者,便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往外冒。 江城文学会的人数也从一开始的五六人,慢慢到现在,有一百多人了。 入会也是要有标准的。 最好的就是在京都报纸上发表过文章。 再一层层往下,到省级报社,地级市报社,县级报社。 这些起码要占一样。 这也是不够的。 除此之外,最好的就是要发表小说。 报纸上连载,或者是直接出版社出版等等。 包括出版社的影响力,卖出去多少一系列流程下来。 全都有一套评定标准。 总之。 想要进入这个文学会,起码在外人看来是非常难的。 不过。 这只仅限于纯外人。 像是高浩这种有关系,有背景的富家子弟,有的是钱和人脉能砸进来。 钱和权,是万能的。 这句话在任何年代都适用。 ………… 大剧院。 为了准备这次的文学会,大剧院早早就安排了人,将里头收拾好。 崭新的红毯,挂着的流苏,临时摆放起来的书架,上头放满了最近几年国内传播度极高的小说。 这会儿人陆陆续续来了。 年纪大的,六十多岁,头发花白,可穿着一身清简素麻,很是有文学气场。 年纪轻的也得三十多了。 文学这东西,没法儿,再吃天赋也得有历史积累沉淀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