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院子里,田秀芬张罗着吃饭,魏庆之刚刚也来了。 一大家子人,坐在一起,桌子上摆满了诱人的饭菜。 俩儿子难得回来一趟,田秀芬几乎是将自己看家的本事都拿出来了。 谢昭和谢诚奔波一路,早就饿了,端起碗二话不说就扒拉了一碗饭垫肚子。 红烧肉,清蒸鱼,瓦罐汤,又暖又鲜,还有熟悉的家乡味儿。 二人总算是活了过来,脑袋也跟着能转了。 谢昭想了想,扭头看向谢友振,道:“爸,咱村子最近咋样?挣的钱多不多?村委会那边你知道多少?” “这一年来情况的确是不怎么好,一开始还能熬,可日子久了,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。” 谢友振闷声道:“路太远,地里活儿又重,人哪儿能吃得消?” 也是。 去县城干活儿,就像是后世上班,谁愿意来来去去耗费三四个小时在路上? 况且这年头又不太平。 自家地里活儿也累。 谢诚也跟着皱了眉头。 “这也是没法儿的事,向阳镇太远了,如果为了这里的货,单单从县城调一辆卡车过来装货,本钱太高了。” 谢诚仔细盘算了一阵:“在县城卖还能有一点盈利,可要是送到江城,送到京都,那都是要亏本的!” 路费实在是成本大头。 一个小小的向阳镇制衣厂,着实是不划算。 这话一说完,大家伙又陷入了沉默。 总不能为了全村人的生计,不惜赔钱也要开厂吧? 那和送钱有什么区别? 谢昭是商人,无利不起早,不挣钱都不愿意干,更别提赔钱了。 而且更关键的是,就算真的开厂送钱,名声名声捞不着,钱钱挣不到。 吃力不讨好。 “这样,这两天我再琢磨琢磨。” 谢昭道,“实在没法子,就推了这事儿,我来出面。” 第(3/3)页